>>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糖尿病血糖>

糖尿病血糖控制、监测误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10 15:43:39    

 

   糖尿病血糖控制、监测误区
  可能是血糖过低
  在题为《糖尿病治疗措施之一》的互动讲座中,健康教育科科长谈到她曾遇到的一个病例。60多岁的黄老伯已是10年病程的“老糖友”,刚入院几天里,每到中午11点的时候,黄老伯总是显得一脸,表情呆板,有时“面壁”,有时则一动不动地盯着远方。这时,该科的主任医师却指出,黄老伯很有可能出现了糖尿病低血糖!
  经检查,黄老伯的血糖值仅为2.6,而正常人空腹状态下应为5.6。“特别值得广大糖友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来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出汗不再是低血糖的唯一症状,李燕说,很多“糖友”认为把血糖降低就是好事,但是低血糖一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严重的低血糖会引发脑卒中,诱发、及等,还会使患者原有的加剧。
  立刻对黄老伯展开严密的血糖监测,发现他每天中午11点、傍晚5点和夜间最容易发生低血糖。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用药剂量,黄老伯再也没有出现“面壁思过”的情况了。

  血糖水平需要看三类“测验”
  从目前来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率太低,达标率也低,在实际接触中发现不少患者不愿意把钱花在检测上,有些人检测了却不作记录,还有的患者面对结果不会分析。此次体验版特意设置了实际操作环节,让“糖友”们在专家面前测试血糖,分析不足与误区,起到规范血糖监测,提高达标率的目的。
  专家提醒,监测血糖须“点、线、面”三者结合。点,即每天7次,监测“当时”的血糖情况,就像“小测验”。线,即监测糖化情况,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如同“期中考试”。面,即监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情况,如同“期末考试”。
  举例,“点”高而“线”正常,说明平时血糖控制良好;“点”、“线”都高则说明控制不好;“点”正常而“线”偏高,说明在最近一次抽血前注意控制血糖,但是最近2到3个月的控制不理想。

    糖尿病血糖控制误区
  误区一:吃了降糖药,饮食就不用控制了。这是一种错误且危险的认识,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而仅依赖降糖药物,降糖效果不会好。而且降糖药超量服用会造成低血糖及药物不良反应。
  误区二:忘记吃药,下一顿都应该补上。要根据血糖测试结果决定是否补药,如果短效的药物(1天2到3次)的药物就不能补,长效的药物(1天1次)可以补。
  误区三:降糖药会损害肝肾,不能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对肝、肾的影响并不大,如果长期高血糖不服药,那会对肝、肾的危害更大。
  误区四:不敢活动,怕累着。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但不宜过量,以活动后感到身体轻松、不为宜。

Tag:血糖 误区 监测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