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与适当运动或体育锻炼,而且,糖尿病患者无论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还是在口服降糖药和/或联合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都必须与饮食、运动相结合。因此,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几乎贯穿着糖尿病预防和治疗全过程。而临床所惯用或推荐糖尿病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将有助于血糖控制,避免血糖波动、减少用药剂量,预防和减少低血糖反应等。“少食多餐”饮食习惯尤其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或强化血糖控制患者。
首先,2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血糖轻度升高患者,一般在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联合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口服降糖药(非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的基础上,可将营养师制定的每日所需总热量(进餐量),膳食餐次按照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各按1/3等量三餐分配。如患者额外增加运动量或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运动后或两餐间可适当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素抵抗严重和/或胰岛素严重不足,血糖明显升高且波动较大和/或需要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甚至接受中、长效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者,各餐分配需作调整,一般将日需总热量按四餐分配,早餐1/6,午餐2/6,晚餐2/6,睡前1/6,将有助于血糖控制,避免血糖波动、预防和/或减少夜间低血糖反应等。
1型糖尿病和/重症2型糖尿病胰岛素严重不足或缺乏者,必须胰岛素治疗,甚至需要多次、多成分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者,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适于“少食多餐”,可考虑将日需总热量,按六餐分配,如早餐2/9,早午餐间加餐1/9 ,午餐2/9,午晚餐间加餐1/9, 晚餐2/9,睡前1/9。当然,众多病人对上述饮食分配并非习惯,亦采用加餐的方法,即每日进餐5次或6次,加餐的食物是从三次正餐中匀出来,在每2次正餐间和夜间食用。这样既可减少正餐的摄入量,又可使三餐后的血糖峰值不会过高波动,同时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餐前和夜间低血糖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糖尿病人少吃多餐都是不一样的,各餐分配应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服用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以及运动的具体情况而制订。每餐的食物量要相对固定,一定要和使用的胰岛素的类型、剂量、时间紧密配合,绝不能各行其是,例如,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胰岛素)应餐时注射,而人或动物胰岛素需要餐前20-30分钟注射等。另外要加强血糖的监测,根据血糖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加餐。加餐内容应丰富一些,可以选择无糖饼干、面包,兼配一些黄瓜西红柿之类的蔬菜,睡前加餐应包含一些牛肉干、豆腐干、鸡蛋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此类食物吸收较慢,可以有效的防止加餐后的高血糖和清晨的低血糖。多次多成分地注射胰岛素(包括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和使用胰岛素泵的病人更应该根据血糖监测的数值高低,随时调整加餐的质和量,按需加餐。
而有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有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更应该要注意,因为胃轻瘫会导致吸收慢,有些病人餐后还有可能出现低血糖,因此注射胰岛素就应该餐时注射,选择的食物也应该以软食或半流质为主,安排餐次也应该分成六或七餐,按照总热量几乎平均分配,可减轻病人胃肠道症状。
还有些降糖药也与吃饭密切相关,有的需要餐前服用,如促泌剂类(诺和龙),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则需与第一口饭嚼碎使用,而双胍类的则要放到饭后。另外,运动也要与药物饮食互相协调好,一般糖尿病人运动都应该放在饭后30-50分钟,且在运动前最好不要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如果运动量加大,要根据饮食和运动的交换份随时加餐,一般是每增加30分钟的轻度运动如快步走,或者是20分钟的中度运动如跳舞,都需要加半两主食或一两瘦肉,否则就会因为过度运动而引起低血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