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礼就送健康”的当下,补钙成为了一种时尚。但很多人受到商业宣传的影响,盲目补钙,结果或事倍功半,或得不偿失。潘教授告诉记者:“首先要明确的是,并非人人都缺钙,若真要补,我推荐用钙和维生素D混合的复合片剂。”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目前老百姓可以购买到的钙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无机钙和有机钙。前者包括碳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氢钙、磷酸氢钙等。后者则包括葡萄糖酸钙、苹果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等。此外,钙剂常用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冲剂、粉剂、溶液、针剂等。
有研究显示,各种钙剂在体内的溶解度不一样,吸收率也不同,溶解度高则吸收率好,人体利用率也相对较高。其中,乳钙吸收率最高,为92%左右;碳酸钙吸收率为35%左右;乳酸钙和醋酸钙的吸收率差不多,都在32%左右;柠檬酸钙吸收率为30%左右;葡萄糖吸收率在27%左右。钙的吸收、利用,还取决于其中元素钙的含量高低。一般,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最高,如1.5克碳酸钙可吸收600毫克元素钙。
潘教授认为,我国多数城市居民,从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钙量,已经达到或超过600mg/日左右,供给正常人体生理所需要的钙量就足够了,无需额外补充,否则适得其反。而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居民,钙的摄入量仍然偏低,尤其长期从事室内工作或缺乏运动人群,适当增加钙的摄入量是必要的。我国居民钙的来源除牛奶外,还包括肉类、动物肝脏、鱼类、奶粉、蔬菜及豆类等,当然,对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来说,如果补钙过量造成血钙浓度过高,可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等。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尽管钙的摄入足够,而户外活动或日光照射不足,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 影响肠道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因此,我建议老百姓调整生活方式,诫烟酒,少饮咖啡和浓茶,提倡自然‘补钙’,做到多喝牛奶、多晒太阳、增加室外活动,皮肤可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董砚虎介绍,若因工作或生活条件限制,晒太阳比较少,肠吸收不良者,每日添加一定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不仅增加钙的摄入和增加钙吸收,而且,还有助于调节免疫、预防肠癌、关节退行性变、多发性硬化症和高血压病的可能。
老年人、绝经后妇女、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或某类药物的人,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该关注自己的骨质指标,若出现骨质疏松,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钙剂。
补钙若缺少了维生素D的协助,不是吃多少都能被小肠吸收的,而且单纯补充钙制剂副作用较大,吸收也不好。因此,董砚虎推荐用钙与维生素D混合的复方制剂,尤其要含有活性维生素D3,目前推荐的主要制剂如骨化三醇、阿尔法骨化醇、钙尔奇D等。在剂型方面,他主张用片剂,吸收率高,像液体、冲剂会在胃里吸收一部分,效果就比片剂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