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而降糖药的降糖效果,除了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外,还与服药的剂量和服药的时间有关系。
生活中,有些患者存在“不按时吃药”的习惯,比如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一时疏忽大意,早吃或者晚吃了几分钟。相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会认为,“早吃晚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
其实不然,口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
这是因为每种降糖药都有严格的“时间表”。举两个例子,应该在饭前20分钟服用的瑞格列奈,如果饭前半小时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而应该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的阿卡波糖类药物,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降糖疗效就会大打折扣。
看好口服降糖药的“时间表”
因此,口服降糖药要“看好”时间,下面具体来说一下常见药物的服用时间。
清晨空腹时
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能增加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让葡萄糖尽快地被细胞利用,使血糖下降,降糖作用一般可以维持24小时,每日仅需服药一次。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空腹情况下,口服后30分钟开始起效,2小时后可达到血药峰浓度,而进食以后会将血药峰浓度时间推迟到3~4小时,因此这类药一般适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餐前半小时
餐前半小时服药的目的,是将降糖药的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时间,与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使降糖药发挥较大效果。需餐前服用的中短效磺脲类降糖药有:糖适平、美吡达、迪沙片、消渴丸等。长效的格列美脲、瑞易宁可随意服用。
餐前5~20分钟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诺和龙、优泌乐等。其作用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起效才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同样是胰岛素促泌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比磺脲类药物起效快,因此应在进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如果不按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
与第一口饭同时
与第一口饭同服,并且嚼服的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倍欣等,能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此药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佳,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餐时服用,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则会起不到降糖效果。
进餐之后
餐后服药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凡是不受进食影响疗效的药物均可以饭后服用。如胰岛素增敏药文迪雅、艾订、瑞彤和双胍类药等。由于二甲双胍口服之后能够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因此在餐中或餐后服可减轻副作用。
睡前服药
睡前服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夜间高血糖,晚上临睡前9时应监测1次血糖,若大于10mmol/L,需要服美吡达、糖适平、迪沙片1次或用中效胰岛素4~6单位。
由此可见,什么时候服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另外,糖尿病治疗需要个体化量体裁衣,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处方可能都不尽相同,因此服药时间也应因人而异。相信只要您掌握好了以上口服降糖药的“时间表”,您一定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供稿专家/ 解放军火箭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全民 转自:《中华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