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健康整体的危险性水平决定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高密度胆固醇(HDL-C)、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这些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必须要严格控制在表格中的合适范围,如达到边缘甚至更高水平,他们的心血管发病几率将大大增加……!
2014年第四届“518血管健康日”,心血管、糖尿病、神经科专家共同倡议“控制胆固醇,马上行动”!一、积极检查胆固醇、二、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来确定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各自对应的胆固醇控制目标;三、积极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不同危险水平患者的胆固醇目标范围各不相同,整体危险性水平越高,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低就必须更显着。高危/极高危人群掌握自己的胆固醇控制标准,心中有数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色彩,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胆固醇是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罪魁祸首
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着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指出,高胆固醇是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大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高胆固醇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等其他多个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
而在脑血管疾病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茁教授指出:从我国卒中的流行病数据可看出与高血压相关的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已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与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正在持续上升。
梅林我国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拐点”早日到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尽管《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2007年已经正式颁布实施,直到目前,我国的胆固醇水平仍未得到良好控制。
【健康是有颜色的】
不同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不相同。
胡大一教授介绍说,国际上普遍用“赤橙黄绿”来标示血管健康程度:红色表示极高危;橙色表示高危;黄色表示中危;绿色表示低危。赤橙黄绿,分别代表了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警示我们关注胆固醇从现在开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根据不同颜色采取差别化的预防措施,可使突发病人“防患于未然”。
赤橙黄绿血脂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