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患病17年里,糖尿病完全融入到她的生活当中,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影响着她的一举一动,带给了她另一种生活。她说:“糖尿病让我知道该怎么活着才有质量。”她叫刘敏。
糖尿病让我知道该怎么活着才有质量
曾经,她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没有办法治愈,弄不好还有可能因此丧命,因此十几年里她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后来,她又认为,糖尿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只要掌握科学知识,坚持运动,科学地管理自己,一样可以快乐生活……
65岁的刘敏有着恬静高雅的气质和诚恳亲切的态度。回想确诊那一刻的自己,刘敏侃侃而谈:“第一次听说糖尿病,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阿尔巴尼亚首脑因糖尿病去世,我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病。可谁能想到,20多年后,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例行体检中,我被查出血糖超标。”这一消息对刘敏来说,可谓是五雷轰顶。她终日郁郁寡欢,十分沮丧。她甚至抱有一丝幻想:或许,是医院弄错了……
阴魂不散的糖尿病
第一次看病,医生告诉她,对付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要少吃多动。回到家后,刘敏按照医生的叮嘱,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几周后再去医院复查,她的血糖已下降到正常水平。这个结果让那时对糖尿病还知之甚少的刘敏暗暗庆幸:我的糖尿病好了!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的夏天,因为皮肤瘙痒她把自己抓得体无完肤。不得已去医院皮肤科检查,一位有经验的大夫仔细询问了她的病情,并判断她的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要求她开始吃药治疗。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原来糖尿病一直不曾离去。
此时已经是2006年,从确诊到她必须用药治疗,已经整整10年过去了。到现在刘敏都清晰地记得那次测的血糖值,空腹18.6mmol/L。根据她的情况,医生建议她用胰岛素,后来医生看出她的犹豫,就建议她去听健康大课堂的讲座。自此她意识到,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还太肤浅。于是,她开始疯跑北京各大三甲医院,听健康讲堂,咨询医生,结识病友并互相交流……“可以说直到这时候,我才真正开始和病魔作斗争。”刘敏说。
集体“话疗”抗“糖魔”
“再过二十年,七八九十岁,驾驭‘五驾马车’,我们再相会,抗病魔,爱生活,共叙夕阳美,亲兄热弟我们是好姐妹。亲爱的‘糖友’们……”2007年在健康之星评选活动的颁奖典礼上,刘敏和她的病友们为大家演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歌曲《老年的朋友来相会》。
这10多位“糖友”都是刘敏在各大医院健康大课堂上认识的。大家一起交流控糖心得,在生活上、治病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时间长了,就都成了朋友。后来,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活动。大家在一起聊天、唱歌、分享控糖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大家在游玩中增加了糖尿病的知识,他们说这是最好的“话疗”。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刘敏顺利地通过了“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北京赛区的比赛。要进入全国比赛了,小团队里的朋友们找来各种各样的习题,有的“糖友”甚至手抄了厚厚的一本习题集让她背。“这些‘糖友’对我的帮助很大。在我的心中他们已经是我的亲人了。”回忆起这些,刘敏深情地说。他们担心刘敏一个人背习题太枯燥,于是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增加了聚会的次数,碰在一起互相问答,互相讨论。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刘敏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获得了 “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华北地区冠军的称号。
每天游泳一小时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相当重要。刘敏根据自己搜集来的知识,为自己制订了一整套严格的饮食方案。她先算出每日需要的总热量,然后按照比例分配到三餐中。例如早饭的主食量不能超过一两半。她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糖化血红蛋白永远控制在6.5%左右,但问题是长期的饥饿让她感觉自己体质变差了。虽然每天她也坚持快步走,但真正的改善是在去年她开始迷上游泳之后。
每天坚持游泳是她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她感觉自己的体质改善了不少。原来特别爱感冒的她,一个冬天要连续病几次,而游泳后,这一个冬天平平安安地就过来了。每天一个小时,大概1500米的运动量,让她感觉自己充满了活力。医生看到她后也说她精神好多了,告诉她饮食可以相对再放宽。于是她大胆地吃了十几年来第一顿饱饭,游泳回来再测餐后2小时血糖,一看结果非常正常,她才彻底放心,从此敢吃顿饱饭了。
放开手自己走
2007年获奖后,糖尿病成为刘敏退休生活的主旋律,每日听课与“糖友”参加各类活动。
刘敏为人热情而谦和,在北京的“糖友”中有着不错的口碑。在北京“糖协”当理事的时候,她配合做了很多工作,还经常协助做公益活动。她身体力行,积极写稿做宣传,还发动身边的“糖友”一起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是一旦让她晒晒自己为“糖友”做过的事情,她就淡然地一笑而过。在自己的小团队中她有着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每次活动主题以及需要的材料都是她来准备,为了每次活动大家都能开心,她每日冥思苦想,并沉醉其中。
在她的计划中,将来大家还要一起学习健身操、集体舞等等。比如这次主题是唱歌,她会想着怎么改歌词变成与糖尿病有关,然后再去打印歌谱。当时他们的口号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抗击糖尿病,不用扬鞭自奋蹄!
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个因为疾病而走到一起的小团队却经不住时间的打磨。来自各个阶层有着不同性格和价值观的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而出现各种矛盾的时候,一再退让的刘敏终于选择了放弃。“是我没有能力,不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是我心胸还不够开阔。道歉需要几次才可以被原谅?好话说多少才可以圆场?我什么办法都用了,却还是……”刘敏讲述的时候没有泪花闪过,我却仿佛听到了她的心碎。那么好的小团队,她带领着大家唱歌跳舞,她本来以为晚年生活可以就这样开心地过了,却没想到会是解散的结局。“我真的不想上这个封面,我得到的太多,出的风头太多,现在我除了去大课堂听课很少参加其他活动了。可就是这样还是有人记恨我,前两天还有朋友突然给我来电话,因为她听见有人在外面故意造谣,讹传说我死了。”
刘敏的话让记者心中无限感慨,作为糖尿病患者,刘敏和其他人一样必须接受它,并对它俯首帖耳,任它改变自己的生活,并远离原来的轨道。所以她和大家团结在一起,要与糖尿病斗争到底。她其实仅仅是更加幸运,努力被得到了认可而已。当我们同病相怜,当我们能够互相安慰、互相帮助、互相搀扶时,也许求同存异会让大家走得更长远。我们是为了交流经验沟通心得走到一起的,是为了对抗疾病走到一起的,那么大家就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吧!名和利本就不应该是退休生活的主旋律,而快乐、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才是我们需要的。
“糖友”,看看身边的朋友,让我们大家快乐地拉起手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