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称之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整个肾脏均可累及而以肾小球为主。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糖蛋白增多,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有人认为糖尿病肾病大约在发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后16年左右可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如不治疗,约50%患者7年内死亡。
1.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早期表现为平时无蛋白尿,在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出现。在有条件的地方作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即可发现从肾小球排出的白蛋白增加。此时若不严格控制糖尿病可持续数年,并可逐渐加重,若进行良好的治疗可恢复正常。
当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时,首先是尿化验有蛋白,初起为间歇性,以后转变为持续性,尿蛋白的量也逐渐增多。严重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血中蛋白减少、浮肿、贫血、高血压,亦可诱发视网膜、心脏和神经病变。在肾病后期约50-70%的病人有肾功能损害。临床上出现肾糖闭增高,以致血糖较高且尿糖阴性而难以估计糖尿病的控制。由于肾功能减退,对胰岛素利用及降解能力减退,临床上糖尿病病情稳定或减轻,此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用量要适当减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2.诊断
早期诊断靠做肾脏微量白蛋白测定,有人认为假若在基础状态尿白蛋白排出量在20-200微克/分(正常人小于10微克/分),无泌尿道感染,无心力衰竭,无酮尿且无高血压,或高血压已用药物治疗血压降至正常,半年内连续3次测定尿白蛋白在此水平者,可诊断早期肾病。此时用一般的尿蛋白测定方法不能检查出蛋白来。如能用一般尿蛋白测定方法查出尿蛋白,不论是间歇性蛋白尿、运动后蛋白尿或持续性蛋白尿在排除其它原因者,可诊断本病,可疑时做肾脏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病人如在检查时做静脉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时,特别容易发生肾脏损伤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已有合并症和并发症者,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