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台湾,略带一丝入秋的凉意,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在诊室里,整个诊室顿时温暖起来。我迅速换好白大褂,准备开始一天的学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跟诊,患者来来往往,工作的音符跳动在诊所的上空。
上午时分,诊室走进一位女士,她面容苍老,看起来像是四十几岁,之后看她的病历才发现她只有30岁出头而已,而且刚结婚不久。在与之交谈中得知,她的丈夫是一位油漆工,她常常跟着丈夫出去工作,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打磨着她的容颜。她很想要个宝宝,但因为糖尿病,她不得不暂缓这个想法,因为她的血糖控制得并不好。
游院长非常耐心地听她诉说,建议她先将血糖调整好,然后由医师、营养师、卫教师再帮助她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并要求她经常监测血糖。但由于经济状况,她没有钱购买血糖仪,好心的游院长马上拿出一台血糖仪和试纸送给她,以便让她更好的监测血糖,她连声道谢。
之后,卫教师教她回家后如何饮食,她听得很仔细,不停地将血糖仪拿起又放下,她很少说话,但在交流过程中我发觉她的嘴角不时微微上扬,我知道那是对新生命的期待。看诊结束后,她满意地走出了诊所,相信她已经收获了医生带给她的巨大信心和力量。
其实,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在用独特的方式描绘着他们的世界,他可能是老人,可能是小孩,可能处于花季,可能人到中年,命运将他们连线,然后牵引到我们这里,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用知识巩固那条线,但更重要的是在牵引的同时让他们感觉到安心、温暖,这也是我们做“共同照护”的目的。在给予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让他们生活得更加有尊严,生活得更加美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一路温馨陪伴。
傍晚时分,走出诊所,路旁街灯微亮,仰起头,微风吹过耳畔,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