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饮食主食>

不吃米饭更易得糖尿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07 17:19:06    

 “少吃饭不吃糖,南瓜番石榴可降糖”,这一流传在民间的说法反映了糖尿病病人对米饭的惧怕,不少人甚至将进食米饭等谷类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认为吃饭吃得多容易得糖尿病。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医生陈超刚持相反观点,他提出长期少吃饭或者不吃饭会导致体内碳水化合物缺乏,反而不利于控制血糖,那些长时间光吃肉少吃饭及贪图苗条不肯吃饭者更要注意。不吃米饭30岁就患糖尿病近日,才32岁的黎经理由妻子搀扶着进入中山二院看病,他是个典型的糖尿病病人,身材“臃肿”,已出现了视网膜病变。黎经理的病,主因在于饮食方式极不规律——五六年前他做生意发迹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吃过自家饭,每天在外谈生意应酬,流连于酒肆之间。在外吃饭,喝酒吃肉是“主旋律”,米饭成了可有可无的食物,常常好几天不沾一粒米。长期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造成黎经理在两三年前刚30岁时就患上糖尿病。发病后,听说米饭等谷物会使血糖升高,他就更不敢吃米饭了。

“糖尿病人最惧怕两样东西,第一是甜,第二是饭,这是有依据的。”中山二院营养科医生陈超刚说,糖尿病人原本就血糖高,进食糖类会导致体内糖分多,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因此糖尿病人每吃完米饭后一测血糖,就发现指数往上蹿。正因为这样,不少人将米饭与糖尿病直接联系起来。然而,像黎经理这样整天不吃饭或少吃饭也容易得糖尿病。人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主要靠谷类提供,米饭吃得少,体内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一样有患糖尿病的危险。

饭吃得少胰岛素分泌减少“人是铁,饭是钢”,中国人祖辈以来以米饭、馒头、面条等谷类作为主食,里边富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转化为糖分,再进一步转化为维持人体机能的热量。除了谷类外,牛奶、水果等也含有碳水化合物,但含量均不及谷类。在糖分与热量之间的转换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胰岛素对葡萄糖有降解的作用。而长期不吃或者少吃米饭,会对胰岛素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给糖尿病的发作提供可乘之机。

陈超刚说,饭吃得少的话,就要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动物型食品,这是应酬繁忙的现代人的普遍膳食状态。脂肪积累多导致的肥胖,是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启动因素。因为脂肪过多,会致使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对葡萄糖的降解功能减弱,降解不了的糖分滞留在血液里,引起血糖过高,这正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想达到营养均衡的话,每日脂肪摄入量占营养物质的比例应控制在20%~30%之间。然而目前调查显示,广东人的膳食平均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为33%,在广州等大城市,这一数据则在40%以上。过高脂肪摄入引起的隐忧实在值得城市居民注意。

同时,米饭吃得少,肉类吃得多,营养不均衡,体内物质代谢就会出现紊乱。人体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比例要平衡,理想的标准是蛋白质占10%~14%,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按照这样的规律,人体胰腺每天分泌一定量胰岛素来降解葡萄糖,如果碳水化合物长期缺乏,胰岛素的工作节奏被打破,导致其分泌的紊乱,也会使血糖升高。每天碳水化合物至少250克胰岛素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糖分,反过来碳水化合物也能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因此,吃谷类太少,碳水化合物缺乏,胰腺B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这种状况维持的时间一长,即使以后再恢复正常的饮食,如果体内胰岛素分泌满足不了要求,降解不了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容易产生。

也许有人会说,西方人的膳食以肉类为主,少吃谷类,并不见得糖尿病泛滥。陈超刚解释,西方人建立起以动物型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经过了千余年的适应过程。但就目前的中国人来讲,我们从祖辈以来吃的大都是植物型食品,每天的食物中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我们的基因是与之相适应的。现在一下子从植物型食品猛然向动物型食品改变,基因不可能一下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饮食方式西化,多吃肉少吃饭是不可取的。

当然,吃太多米饭加重胰腺的负担,也是糖尿病发病原因之一。陈超刚建议,每天进食米饭等谷类要注意一定的量,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食物中含的碳水化合物底线不少于250克,折合成米饭等粮食为300克左右,早上两个馒头,中午和晚上分别满满一碗饭,就能达到这个数量。“用点心代替米饭”不可取对于目前在外用餐流行的“不吃米饭改吃点心”的做法,陈超刚也认为不适宜,因为很多番薯饼、榴莲酥、萝卜糕等油炸点心其实是高脂肪类食物。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