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给自己定一些
年度计划,比如工作计划、购物计划、旅游计划、理财计划等。对于广大
糖尿病
病友而言,还必须多一个计划,那就是
体检计划。由于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系统与组织的
疾病,且该病的许多异常情况如能及时发现,就有办法
治疗和
预防。所以,制定一个全面、规律、有针对性的年度体检计划,将帮助糖尿病病友更好地稳定病情,远离
危险。
体检目标对糖尿病病友来说,定期体检除了解
血糖控制的情况之外,还应该侧重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
2.糖尿病现状如何,比如有无糖尿病
并发症(如眼底、肾脏、神经病变等)、有无合并的其他问题(如
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3.目前的治疗是否到位,血糖、血脂、血压、
体重控制是否达标。
4.目前的治疗是否需要调整。
5.根据
检查结果制定随访计划,也就是说,多长
时间需要看
医生。
6.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决定体检内容和时间。
体检计划一月一查空腹血糖(正常值:4~7毫摩/升)
意义:了解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主要意味着基础的
胰岛素分泌能力差。
餐后血糖(正常值:5~10毫摩/升)
意义:餐后血糖高,往往提示胰岛素分泌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
特别提醒:空腹血糖正常,并不等于餐后血糖正常。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一些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
患者,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好的。但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足,即表现出餐后高血糖。正如一个人在平地行走不累,但负重行走就不行了,进餐的作用如同负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时,都要检查血糖,可以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也可以间隔地检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者血糖很不稳定的病友,最好自己备有血糖测定仪,学会在家里自测血糖。原则上,血糖稳定者,监测血糖的次数可以少些,每周甚至每月测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即可。血糖不稳定者、伴发一些特殊情况如
感冒发热、腹泻等,或者是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应该增加
监测血糖的次数。
血压(正常值:<130/80毫米汞柱)
意义:高血压对于糖尿病病友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血压可以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肾脏病等。
特别提醒: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病友,建议购买血压计,学会在家里自测血压,每天1次。可以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以摸清血压波动的规律。血压高且不稳定的病友可能还要接受血压动态监测。
体重(正常值:BMI21~25千克/平方米)
注: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超重:>24
肥胖:>28
意义:体重控制固然很难,但对糖尿病病友而言非常重要。我国2型糖尿病病友约一半以上属于超重或肥胖,了解一下自己的体重,看看是属于正常、超重还是肥胖,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饮食和
运动治疗方案,严重肥胖者还可进行
药物和
手术治疗。测量体重既不花钱,也无痛苦,更不需要许多时间,需要的仅仅是一点自我关注意识。
特别提醒:早、晚、餐前和餐后的体重会有些差别,所以,最好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测定,如在晨起空腹、且将尿排尽的状态下测定。如果糖尿病病友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就应提高警惕,并寻找原因。
足(正常情况:无畸形、无皮肤受压破溃、无感染)
意义: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有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以导致双足的感觉减退,或者麻木、疼痛等,还可引起足部肌肉萎缩,造成足部的压力改变,甚至会在压力高的区域出现皮肤溃疡。足的检查不复杂,主要是看看足背和胫后动脉的搏动、足有否畸形、皮肤是否有破溃或老茧,以及鞋子是否合适等。
特别提醒:有足部畸形、胼胝(俗称老茧)、水泡、溃疡等情况的糖尿病病友,切忌不要自行其是,最好找当地的糖尿病专科医生或骨科医生来治疗。因为相当多的足部溃疡起源于修脚(如剪趾甲)或穿鞋不合适。
三个月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7.0%以下,如果能控制在6.5%以下,则更好。)
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不受一时一刻血糖波动的影响。一般而言,糖化血红蛋白能更全面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型的糖尿病临床
研究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达标率作为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指标。
特别提醒:糖化血红蛋白一般每个季度检查一次即可。特殊情况则另当别论,如需要加强治疗达标的患者可能检查的频度要高一些。
TAG:病友年度糖尿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