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12年病史的老患者真情讲述
一直以来,
糖尿病都被现代人称为
“健康杀手”,困扰着全球1.5亿人。
有人说,糖尿病治不好,简直就是绝
症;有人说,这个病忌讳太多,过日子
特别麻烦;还有人说,只要坚持吃药,
饮食方面就百无禁忌了……11月14日是
第16个世界糖尿病日,在这一天到来之
前,一位糖尿病患者向《生命时报》记者发出这样的呼声:只要学会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一样能够充满活力和乐
趣。
我的人生没受影响
记者见到任小平的时候,并没把他和糖尿病联系在一起。人到中年,但任小
平身姿挺拔,动作敏捷,面色红润,精神很好,实在看不出是个有12年糖尿病史
的老患者。12年来,他的病情非但没有每况愈下,反而日趋稳定,血糖控制十分
理想,没有任何并发症迹象。任小平风趣地和记者说,他的患病体会可以用3句话
概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糖尿病人应该清楚自己的病情,不能盲目悲
观,也不要过分自信。得病后,我和医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学习糖尿病相
关知识,定期去医院检查,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任小平强调,有的患者
心情紧张,害怕去医院,不和医生配合,对病情最不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小平说:“对待疾病,心态最重要。得了病,
自然要重视,但不能事事以疾病为念。现在,我心平气和,每天都吃一定量的主
食和蔬菜,并在摄入的热量上进行一定控制。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除了含糖量
较高的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等少吃外,其他水果都能吃。而且,每星期我都保
证进行3次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游泳等,而且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按时吃饭、
服药、注射胰岛素,生活有规律,并不难做到。
“要做自己的冠军”。任小平说,和疾病斗争的同时,患者不能丢的是信心
和毅力。很多人得了糖尿病,怨天尤人,消极悲观,认为一旦患病,就会终身痛
苦。“其实不然”,任小平说,“早期发现糖尿病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可
以早点关注病情,恢复的几率也更大,健康指数也更高。”
和任小平刚好相反,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旦患病,便患得患失,认为都是自己
平时吃太多太好导致的,于是什么也不敢吃、哪里也不敢去了。患者陆女士就是
这样。她是家庭主妇,自从查出血糖比正常值高以后,整天担惊受怕的,不敢随
便吃东西,每日以南瓜、稀饭果腹,时不时还搞点小偏方,吃点鱼鳞和野菜。因
为害怕过度劳累,陆女士连家务也不敢多做,更不用说亲友会面聚餐了。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陆女士自己把自己“囚禁”了起来,生活过得没滋没味。
其实,像陆女士这样谨小慎微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在少数。记者在宣武医院采
访了15名患者,其中13名和陆女士想法一样,另外两名则是又一种生活态度了。
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自从他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就在医生的指导下打胰岛
素。果然,血糖降下来了,周先生欣喜万分,便放心大胆地陪客户应酬,推杯换
盏。他认为,只要饭前打一针胰岛素,吃什么都没有后顾之忧了,结果导致治疗
效果大打折扣。
欧洲看重自我管理
针对上述事例,采访中,不少专家提到,其实这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
它甚至比吃药更重要。欧洲在治疗上就特别强调“自我管理”,因为靠饮食、运
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等并不够。为了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德国建立
了糖尿病认识与保健网络,在下萨克森州内就有24个大小不一的糖尿病患者俱乐
部。该州卫生部官员科尔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每个小组有1
名指定的糖尿病顾问。参与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1次个人辅导探访、12次
小组聚会、明信片讯息、每月和糖尿病顾问通话等。有的医院还创办了公益性的
“全日制”、“住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科尔说,糖尿病自我管理主
要包括,深刻理解糖尿病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知识;设立个人糖尿病控制目
标;适宜的营养管理;把锻炼身体变成生活方式;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检
测血糖、尿糖,并根据结果更好地调控血糖;预防、监测和治疗各种急慢性并发
症;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等。
记者还采访了几名接受自我管理治疗的患者。来自柏林的弗尔曼女士说,患
者非常需要这些实用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她以前严重缺
乏自我管理知识,培训后,开始重视日常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相关治疗,病
情控制得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现在,她还是俱乐部的协调员,参加
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的讲学及相关公益性教育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染和鼓
励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负责人马特纽斯教授对记者说,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自
己的特点,包括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有无并发症或伴发疾病,以及不同的饮食
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患者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断变化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只有积极的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和病情,掌握控制疾病
的主动权。马特纽斯教授强调:“患者自我控制对获得成功的治疗效果至关重
要。”
对待糖尿病重在科学态度
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我们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上
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王卫庆说,虽然糖尿病不会对生
命构成直接威胁,但给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合理调整饮
食,尤其是一些血糖稍高,没有症状表现的人,不要一味控制,长期过度地控制
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热量和糖类的摄入要限制,少吃甜食和含糖量高的食品,
两餐间可以吃些水果。一天中,米饭类碳水化合物约占摄入总热量的60%,蛋白质
占15%,25%为脂肪等。
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很重要,最好每天坚持三四十分钟的有氧运
动,但时间不要太长,要避免剧烈运动。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注射胰岛素,除了
按时服药还要多和医生交流,根据病情发展或波动,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王主任
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贵在心态平和、生活规律。正如任小平说的,
“科学饮食、合理生活,即使有糖尿病,也能生活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