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日常保健常识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0:42:5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约占6—7‰,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下面就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如何预防、如何保健作一简介:1、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①有消瘦乏力、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②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③易饥饿,怕劳累,头晕眼花,白内障等;④抵抗力弱,易感冒,尿路感染、蛋白尿等;⑤牙周炎、龋齿等;⑥易患疮痈肿、胆囊炎、结核病等;⑦肢体疼痛、麻木;⑧易流产、生育巨婴的妇女;⑨直系亲属中有此病史者。若有上述种种表现,可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2、如何预防糖尿病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方面不偏食,不过食肥甘厚味,勿饮酒过度,平素粗粮细粮搭配,防止肥胖;起居方面尽量做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切勿黑白颠倒。应该顺四时之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并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保持充沛精力去生活、工作。


②预防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感冒、腮腺炎、胰腺炎、肝炎等疾患。即使患病后,亦应选用副作用小的有效中西药物治疗。

③在服某些药物的时候,如利尿剂、避孕药、强的松、雷米封、可乐定等,要有意识地监测血糖变化,防止发生继发性糖尿病。3、如何做好日常保健①精神保健。一旦确诊为此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而精神萎靡,不愿工作,不敢运动,整日休息。也不可视而不见,各方面不加注意,情志失调,过于劳累,或过忧过喜,均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

②运动锻炼。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可采取散步、做操等轻度的锻炼方式;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方式,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目的。

③饮食保健。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副食以疏菜为主,瘦肉、蛋类为辅,可吃小鱼等。正所谓“粗茶淡饭,健康有源”。不论每日三餐,还是四餐,均要吃饱,避免或减少饭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现象。尤其是儿童孕妇更应注意。平时可将苦瓜、南瓜、亚腰葫芦、番石榴等研粉,适量内服;亦可将糯米、黑豆适量煮粥常服。

④适当用药降糖、达美康、胰岛素等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化验血糖、尿糖,以及肝功、血常规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需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理想。

总之,预防为主、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糖尿病是完全可以获得良好控制的。TAG:保健日常糖尿病人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