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控制儿童与青少年血糖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6:06:27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选定这一主题,以提醒糖尿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全球每年约有7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早在胰岛素发明并应用到临床之前,他们的结局往往很悲惨,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感染而夭折。胰岛素的问世使这类患者的预后大大改观,但是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治疗确实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近数十年来,因肥胖而致2型糖尿病也在逐渐增多。
  与成年人糖尿病控制目标不同的是,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在各发育阶段是不同的:对于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要求餐前血糖控制在5.6~11.2毫摩尔/升,睡前血糖控制在6.1~12.2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9%;学龄儿童的餐前血糖控制在4.4~11.2毫摩尔/升,睡前血糖控制在5.6~11.2毫摩尔/升,A1C≤8%;对青少年的血糖控制稍严格,要求餐前血糖在4.4~9.4毫摩尔/升,睡前血糖在5.0~10.0毫摩尔/升,A1C≤7%。这主要是考虑到对于年龄小的糖尿病患儿严格地控制血糖会大大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呢?这需要“三管齐下”和“三方配合”。“三管齐下”指的是营养、运动和药物;“三方配合”指的是家长、医生和幼儿园或学校。
  首先,制定减轻体重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目标。是由医师和患儿及其家长一起制定,给予合理健康的科学饮食,在限制热量的基础上,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配比适宜,无机盐、维生素供给充分,以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并注意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合理选择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少吃高脂肪食物,如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和甜点心、可乐等。注意烹调多用煮、炖、凉拌等方法,以清淡为主,少吃“巨无霸”这样的洋快餐。
  其次,要有适度的体力活动。少年儿童的特点是活泼好动,适当运动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但要处理好运动与饮食的关系,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后或加餐后1小时为宜,最好不要空腹作剧烈运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有条件者运动前监测血糖,过低时不要运动或加餐后再运动,运动前要多饮水,并携带食品和糖块以备急用。减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预防肥胖,这些都是预防儿童2型糖尿病发生的方法。
  第三,药物治疗。特别是终身依赖胰岛素替代疗法的患儿,需要在糖尿病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合理应用。胰岛素的用量一般是0.5~1.0单位/千克体重,胰岛素注射与进餐的配合是胰岛素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一般选择餐前半小时注射速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晚上9点或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以控制空腹血糖。近些年广泛应用的各种胰岛素类似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起效、达峰时间与效用持续时间都与进餐所致的血糖升高时间相吻合,因此是进餐前使用的理想的胰岛素;同时,它的注射时间非常灵活,如果餐前忘记注射,餐时或餐后补打起快速胰岛素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但此类胰岛素类似物尚不推荐给年龄小于12周岁的患儿应用。
  胰岛素泵可以为患儿提供全天候的胰岛素输注,是一个最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和保证生活质量的给药途径。如果发现患儿餐后血糖偏高,可以临时追加0.05~0.1单位/千克体重,避免了多次注射给患儿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患儿血糖的良好控制离不开其本人和家长、医生、幼儿园及学校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其生活规律的摸索和精神心理的关怀。由于孩子小,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性以及怎样综合防治在了解和理解上有些困难,这要求家长和医务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糖尿病。当看到同龄的孩子吃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零食时,糖尿病的孩子却不得不限制自己,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此时,家长和医护人员的疏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上学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该鼓励患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正常上学读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患儿不与其同龄人产生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患儿感到糖尿病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使他们建立正常生活的信心。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叫孩子休学,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学业的损失,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
  上学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胰岛素注射,对于只需早、晚两次胰岛素注射的孩子,上课期间可以不用注射胰岛素,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如果中午也要注射胰岛素,那么在校期间孩子要自我注射。此时孩子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但更多的是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