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
糖尿病医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我不可推卸的职责。治“糖”过程中,我的经验是糖尿病可防可治,细节决定成败,战略更决定成败。笔者将防治策略概括为“9条大计”:
一个信念:克“糖”制胜
一个信念,就是医患同心,协力对付糖尿病。患者应当选择自己信任的专科医生,在其指导下进行科学全面的检查;医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后,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两个目标:身心健康
既要身体健康,又要快乐开朗。虽然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控制好了,一样可以健康长寿。天天快乐,每天都有好心情,这两点比财富、地位更加宝贵。
三个根源:吃多、动少和高龄好了,动少了,长寿了,患糖尿病的人多了。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高热量、高盐,烟酒无度,再加上体力劳动减少,肥胖便接踵而来,随之而来的各种现代疾病开始蔓延。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干预不良生活方式入手,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更应注意由于饮食不科学而导致的肥胖,以及随之而来的代谢综合征,这其中包括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等疾病。
四大现状,亟待改观
糖尿病教育重视不够,糖尿病防治队伍力单势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对糖尿病的危害和防治更是一无所知。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大量增加,糖尿病防治专业队伍相对力单势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急需充实力量。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直到并发症出现才后悔莫及。因此,普及糖尿病教育势在必行。重点在于开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把糖尿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发病率。同时进行糖尿病强化管理,综合治疗,全面达标。
“五驾马车”,保驾护航
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教育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
“五驾马车”为患者保驾护航。只有驾驭好这“五驾马车”,才能实现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和血液黏稠度等指标全面达标,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使糖尿病患者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享受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的寿命。
六项指标,全面达标
1.血糖 理想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超过60岁的老年糖尿患者可放宽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2.血脂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代谢异常,而其正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患者血脂调节的目标值是: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
3.体重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肥胖,尤其是向心型肥胖已成为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中国人来说体重指数超过24千克/米2就为超重,超过28千克/米2就为肥胖。腰围越大,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增加。腰围的控制目标: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4.血压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UKPDS研究已证实,控制血压可使中风和心衰的发生率下降44%和56%,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4%,因此,积极降压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必须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140/90mmHg以下;合并肾病者,若24小时尿蛋白>1克,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5.血液黏稠度 血液黏稠度高不仅引起血液淤滞、血行缓慢、供血不足和血管损伤,还能加速糖尿病的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促使糖尿病进一步加重、恶化。因此,对血液黏稠度高者,应在降糖的同时采取抗黏、抗凝治疗。
6.症状 对于因疾病而导致的不舒适状态,应努力治疗改善,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一般说来,经积极治疗,症状减轻越多,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七大误区,切记远离
1.治“糖”丧志,心灰意冷 要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控制好了,同健康人一样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
2.“是药三分毒”,拒绝服药许多患者认为饮食治疗最好,但是对于单纯饮食治疗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必须适当加用的药物治疗。选择药物的时候,医生会替你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较大伤害。如果担心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任由血糖升高,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3.“打胰岛素有依赖性”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打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之后万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一旦用了胰岛素就离不掉了。其实,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让胰岛B细胞得到休息,使疲劳的胰岛细胞逐渐恢复功能,再辅以适当的口服药物,就能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
4.盲信虚假广告,病急乱投医 有的糖尿患者,害怕花钱,不去正规医院看病,买大量所谓“药效神奇”的药吃,找“有独家秘方”的江湖神医看,结果是花了大把的钱,却赔掉了自己的健康。
5.“药价越高,效果越好”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医生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来选择用药的,不同的患者用药不同,糖尿病的不同阶段用药不同。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不能仅从价格上判断。
6.血糖一控制好就随意停药 血糖恢复正常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目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还没有根治的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治疗,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一样都不能放松。
7.只要感觉好,医生不用找 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认为病情控制好了,不去看医生,更不做检查,这是很危险的。患者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肝功能、肾功能及其他监测指标。
八项祸根,全面治理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的问题,大多数的患者往往还合并了多种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代谢综合征又称“新世纪综合征”、“死亡四重奏”。
代谢综合征包括:高体重(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脂紊乱)、高血液黏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发病率、高胰岛素血症。
代谢综合征这八项简称“八高”,其中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是真正的祸根。
九大并症,尽早防治
糖尿病容易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最常见的九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皮肤病、糖尿病骨病。
糖尿病易引起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
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为重要。大血管病变以冠状动脉、主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为主。糖尿病的并发症致残、致亡,危害严重。所以,仅仅控制了血糖,还不算控制了糖尿病,尚需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只有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全面达标,才能有效防治并发症,降低糖尿病所造成的死亡或残废。
战略优先,注重细节,才能克“糖”取胜。真诚祝愿每位糖尿病病友健康快乐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