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中医糖尿病>

中医天人合一治糖尿病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17 10:35:22    

 
   中医几千年来为炎黄子孙的繁衍,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自身发展是缓慢的,其原因之一是中医和其他行业间的交融机会少,而学科间的相互促进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因其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治疗模式,难以被行业外人士理解,因此推广中医科普知识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的治疗有经典的“五驾马车”,医患的配合更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方面。推广科普知识,将中医治疗理念普及化,有利于提高国民卫生保健意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消渴与糖尿病不对等
  
  古人是在临床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对消渴进行认识和诊断的;而糖尿病是以血糖值为依据诊断的,消渴与糖尿病概念并不对等。糖尿病早期不加药物干预或药物干预失效后,会逐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此时可按消渴辨证治疗;而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无明显症状,中医对其认识就存在巨大的盲区。基于三消论基础上提出的阴虚燥热病机理论,尚未囊括糖尿病前期、早期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的病机。“三消”最初是对消渴临床症状的概括,后世医家以“三消”分证,是对消渴发展到一定时期,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消渴患者的分型辨证。
  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于前期、早期发病时仅存在肥胖,无其他明显症状,中医辨证似是“无症”可辨。笔者认为,中医辨证应抓其主症——肥胖,辨其病机为“六郁”和“络滞”。
  “六郁”是指以食郁为先导而形成的气郁、血郁、热郁、痰郁、湿郁的病理状态;“络滞”是由“六郁”交互作用而形成络脉郁滞的病理状态。肥胖2型糖尿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致食郁,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中焦郁闭进而发展为“六郁”和“络滞”。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胃气滞,肝疏泄不及形成肝脾气郁,郁久化热,此肝脾气郁,中焦气滞,气机升降受阻,水液代谢失常,运化不健,则水湿不化,津液不布,为湿为痰。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艰涩受阻,也可为痰为湿,上述病理变化最终导致了食、气、血、热、痰、湿“六郁”。而“六郁”交互作用形成络脉郁滞。
Tag:糖尿病 中医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