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1 11:10:02    

   
  高血糖其实就是人体内的“糖衣炮弹”,心脏、血管、肾脏、神经、眼等等细胞、组织,都莫能抵挡。糖衣炮弹有个特点,其危害都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表现出来,所以像心血管、肾脏、神经这些细胞,也是要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才会真正遭遇不测。
  城门失火,首先殃及的是池鱼。血液里面有糖弹,殃及的首先是血管上的细胞。这些细胞也是可怜,不但受到高血糖的毒手,基本上同时也要惨遭高血脂蹂躏。
 高血脂对血管的危害我们在“动脉硬化”章节里专门讲过,相信各位记忆尤新,不明白的可能只是为什么高血糖常伴有高血脂的道理,其实这也简单:糖分进不去细胞内部,也就意味着细胞要饿肚子,那怎么办呢?只好动用脂肪,大量的脂肪一分解,血脂如何不高?其实除了脂肪被分解,体内的蛋白质亦不能幸免,同样有许多蛋白质要用来解决温饱问题。脂肪消耗了,蛋白质消耗了,因此患糖尿病时间久者基本上见不到肥胖者。
   糖尿病对血管的影响,我们最关心的是一阴一阳,两个极端:阳是指人体中最大的那些血管,因为高血糖会引起他们粥样硬化,结果要么心脏缺血要么脑出血,为害一方;阴则是指人体中最小的那些血管,即“微”血管,尤其是肾脏里的微血管。
  肾脏这个器官没事的时候大家都看不起它,不就是负责排尿吗?活人总不能给尿憋死吧?可惜当肾脏有病排不出尿,体内各种毒素排不出来时,活人还真得要给尿憋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好采取血液透析、肾脏移植等手段,这可都是烧钱的活。血液透析每个月得几千元,顶得上一个白领月薪;肾脏移植更厉害,首期手术就要几十万,完了还得长期服用抑制排斥反应的药,也得数千元一月。
  我们以后会单独讲肾脏疾病,这里先简单提一下:肾脏最重要的结构是肾小球。这玩意你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就是一堆微血管七缠八绕组成的球状物体。如果你打过毛衣,想想那个“毛线球”就会更加明白。血液就是进入肾小球里的微血管,然后水分、毒素等等由此渗出进入肾脏,再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最终形成尿液。
  糖尿病对大血管要引起硬化,对微血管也是一视同仁。具体到肾脏这里的微血管硬化,医学上称之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最后的结果是要么血液根本进不了肾小球,要么进去了水分、毒素等,却根本渗不出来,只好在毛线球里绕一圈再匆匆离去,重新回到血液循环。
  除了肾脏微血管硬化,眼睛的微血管硬化也很要命,常常会引发出血,眼睛那么小的空间,即使出一点点血都会影响极大,看不清东西还只是小事,彻底失明那才是家常便饭。
  还有负责给神经供血的微血管,尤其是手脚处周围神经的微血管。硬化后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患病者一般首先发现手脚的感觉不好使了,夏天里伸手摸东西像戴上个大棉手套,穿凉鞋走路却似乎脚上穿了双厚袜,或者宛如鞋底垫了层厚厚的棉花。再往下发展,就是手脚疼痛,就像成千上万只蚂蚁乱爬,不论白天黑夜,永无休止。以上还只是感觉神经的损害而已,继续恶化就轮到运动神经遭殃,此时患者会自觉手脚无力,尤其是下肢软弱。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有一个明显特征:一般均是双侧起病,亦即要么不麻,一麻就是双手或者双脚结伴而行。只有左手麻而右手没事,这样的情况虽然有,但并不多见。这个特征非常重要,临床中往往能够仅凭此项就可进行鉴别诊断。
  除了周围神经,脊髓处的神经甚至脑神经也可能一并遇难,但这种情况还算非常少见,此处也就不再细说了。
  除了以上慢性危害,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急性损伤,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个病可是要命的。其原理与上面提过的脂肪大量分解有关,脂肪分解后会产生乙酰乙酸、B-羟丁酸、丙酮,这三者合称为“酮体”,而酮体可是彻彻底底的酸性物质!
  人体内部对酸碱度是有要求的, PH值大约在7.35~7.45左右,一般人对此应该有所耳闻。比如我的父母就喜欢研究什么食物是酸性的,吃多了不好等等。说老实话他们这些话我听起来觉得挺好笑,因为人体有一个挺完善的酸碱平衡自我调节系统,食物里的那一点偏酸偏碱什么的,对这个系统基本上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但是酮体就不同了,大量的酮体会令PH值迅速下降,酸碱平衡系统彻底失效,这就是酸中毒了。
  过酸会对细胞、组织有什么不良影响这里就不细说了,各位只要想像一下诸多刑事案件中泼硫酸洒、盐酸的后果就能明白,我们娇弱的人类细胞对于过酸的东西是万万禁受不住的。
  除了酸中毒,此病还有一个致命后果:严重失水。由于此时血液中糖浓度很高,大量的水分会通过肾脏排出——这个不太好理解,所以得多说两句肾脏工作原理:血液进入肾小球后,水分会渗出来,虽然这水里含有着许多废物、毒素,但其浓度并不高,如果就此变成尿液排走。所以从肾小球滤过的水还只能算是“粗尿”,必须流入肾小管里进行深加工。
 如果你注意过滤水机、净水机,会发现里面有弯弯曲曲的管道,以供水流在其中缓缓流动,方便净化处理。肾小管的模样大概就和滤水机内部管道一样,“粗尿”在其中慢流,相当多的水分被重新吸收,最后只剩下一丁点儿水分,内含高浓缩的废物、毒素,就成了可以排出体外的“精尿”。
  水是宝贵的,回收尽可能多的水分,以达到用最少的水运载最多的废物、毒素,这就是肾小管的价值所在。不过肾小管上可没有装抽水机,它利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中学物理定律就实现了:即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但同时也会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动的。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内的“粗尿”是低浓度的,而肾小管外面周边的组织却含有高浓度的液体,于是“粗尿”中的大量水分就会被从肾小管中抽取出去从而回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进行反复利用,有效避免了水分的浪费。
  但糖尿病人由于血糖高,其“粗尿”中同样含有大量糖份,这就使得肾小管吸水的高明设计彻底失效,因为这个“粗尿”同样是高浓度的,如此粗尿中的水就很难再向肾小管外渗出,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大量的水分根本没法被回收进行循环利用,而是直接就化为尿液排出去了。
  酸中毒,加大量失水,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不紧急处理,会有生命危险。
  
Tag:并发症 糖尿病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防治肺部感染      下一篇:戏说糖尿病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