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抑郁症表现及原因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24 14:28:52    

 
    健康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健康是一种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躯体的疾病或残疾。
  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有二十几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重症抑郁症状者竟高达21.8%一60.0%.平均为32.4%,这超过普通成人人群患病率的3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患病率还会进一步升高.这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传统的影响,新的“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尚未真正得到重视。一般的综合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精神问题,尤其是抑郁症缺乏应有的关注,因而抑郁症的漏诊率高达40%一5.0%。由于人们常常以普通的情感问题来对待抑郁症,因而使该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抑郁症的易患因素
  
  糖尿病易患抑郁症存在诸多因素。其中包括: 社会因素——就业压力、社会保障支持的久
  自身因素——年老孤独无助、性格缺陷、对生活习惯改变的不适应、对疾病的认识缺乏所致恐惧、疾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过重无力承担长期就医的巨额费用等等;
  医院因素——片面的宣教无形增加患者的压力.如说糖尿病是“终身不可治愈的疾病”、说“并发症或早或晚不可避免”、让病人采用不正确的过严的饮食运动疗法即饥饿疲惫疗法等.都会使患者丧失信心和希望,生活了无生趣。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疾病。目前研究表明,重型抑郁症是由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病因所致。
  抑郁症患者的性格缺陷常常表现为过分依恋感和依赖感、失落感。随着社会的转型,许多传统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变。当前流行的自给自足和独立性的文化准则代替了对传统亲密关系的需求和依赖,过去义务的、自愿的、无任何代价的帮助被不讲或少谈情谊的交易取而代之,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越来越少,抑郁症症状就越来越多了。据研究,糖尿病患者中依赖性格者较多.这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有关——需要高度自觉的配合和自我照料,必须通过饮食、运动、监测、药物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调理,才可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加之长年的生活习惯被迫要改变,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心的冲突、压抑和无助感。
Tag:抑郁症 糖尿病 原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