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
儿童期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的糖 脂肪 蛋白质代谢紊乱症 儿童期原发性糖尿病有以下数种: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β细胞遭致破坏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造成 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又称胰岛素依赖型 Ⅱ型糖尿病: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 在儿童期发病者甚少 青少年成熟期发病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β功能缺陷症 甚罕见
儿童期糖尿病的病因
Ⅰ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虽然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已经肯定了一些因素对发病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有遗传易感性 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环境因素
儿童期糖脑病的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 约有 / 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 消化道 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 多尿 多食易饥 但体重减轻 消瘦明显 疲乏无力 精神萎靡 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 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易患各种感染 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 女婴可合并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会阴部闯关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 可于 ~ 年内发生白内障 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约有 %患儿在就诊时即处于
酮症酸中毒状态 这类患儿常因急性感染 过食 诊断延误或诊断已明确但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因素诱发 幼年患儿发病率较年长患儿高 起病甚急 进食减少 恶心呕吐 腹痛 关节或肌肉疼痛 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征象:皮肤粘膜干燥 皮肤充实度降低 呼吸深长 呼气中带有酮味 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 体温不升 随即出现嗜睡 淡漠甚至昏迷状态
少数患儿起病较缓慢 以精神呆滞 软弱 体重下降等为主 可持续数周之久 病程久而且治疗不当的患儿常见生长发育受影响而身材矮小 肝脏因脂肪侵润而肿大
儿童期糖尿病的检查
尿液检查
( )尿糖定性:未经治疗的患儿尿糖应为阳性 其呈色强度可粗略指示血糖水平
( )尿酮体:在尿糖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时呈阳性
( )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不能被常规方法检出 为要及时了解肾脏继发病变 应选用较敏感方法 对患儿定期检测尿蛋白
血液生化检测
( )血糖测定:空腹全血或血浆血糖大于等于 mmol/L
( )血清胆固醇 三酸甘油酯 游离脂肪酸:明显增加
( )血气分析:常呈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作为患儿病情在以往 ~ 个月期间是否获得满意控制的指标
葡萄糖耐量试验:仅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 尿糖偶尔阳性而血糖正常或稍高的患儿
儿童期糖尿病的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对仅有口渴 消瘦或遗尿症状患儿;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或不明原因的脱水酸中毒患儿都应考虑儿童期糖尿病的可能性 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其他还原糖尿症:尿液中果糖和戊糖等其他还原糖均可使斑氏试液呈色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尿液可以鉴别
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症:有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Fanconi综合征 肾小管酸中毒 胱氨酸尿症或重症重金属中毒等患儿都可发生糖尿 鉴别主要依靠空腹血糖测定 必要时可进行糖耐量试验
婴儿暂时性糖尿病:病因不明 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有关 多数在出生后六周内发病 表现为发热 呕吐 体重不增 脱水等症状;血糖增高 尿糖和酮体阳性可持续数周
其他发生酸中毒 昏迷的情况:如尿毒症
低血糖和急腹症等
儿童期糖尿病的治疗
儿童期Ⅰ 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应是:消除临床症状 特别对酮症酸中毒尤应积极处理;纠正代谢紊乱 力求病情稳定;使患儿获得正常生长发育 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活动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治疗方案主要是液体治疗 胰岛素治疗以及控制感染
长期治疗措施:控制饮食 正确使用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