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中医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应如何选择中药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28 11:23:40    

 

    糖尿病是多因素疾病,重在综合防治。中医药从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具有多因素、多靶点、动态、合并用药、综合表现药效的特点。使用方便,服法灵活。能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等,在轻中型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疗效显著,从而补充丰富了单纯西医药治疗手段。

      尽管新的口服降糖药不断涌现,胰岛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中医药疗法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稳定,无论在改善和减轻临床症状(三多一少,疲乏无力等)、体征,提高病友的生存质量,还是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lc、血脂等实验指标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中药大多属于天然植物,既可做食品,也可做药品,通常副作用较少,可以长期服用。

一、中医理论上对糖尿病形成认知体系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在消渴病的理论与治疗上自成体系。当代医家及时总结糖尿病的病机变化,重新评估各种辨证的价值。目前临床辨证多分为3型:

1、以热盛为主兼见阴虚者,为阴虚热盛型(占11.89%)。病程1-5年者居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递减,年龄多见于40-50岁之间,随着年令的增长而递减,并发症少而轻。

2、以气虚为主兼见阴虚者,为气阴两虚型(占76.52%)。病程6-10年者居多,而发病年龄多见于50-60岁,并发症的程度和几率介于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之间。

3、以阳虚为主兼见阴虚者,为阴阳两虚型(占11.59%)。病程超过15年者居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递增,55岁以上者居多,并发症多而重。阴虚为3型之共性,贯穿于本病的始终,为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兼见血瘀、湿浊之证。3型辨证标准最早被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纳,对于不断规范化,新药研制,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根椐辨证论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1、益气养阴法

采用益气养阴的药物如黄芪,天花粉,麦冬,太子参等对气阴两虚型疗效显著。

2、清热润燥法
 
糖尿病早期在临床上表现为口干多饮,易饥多食,多尿,辨证属肺胃燥热之证,立法淸热润燥,方药如消渴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竹叶石膏汤、千金黄连汤等,药以清肺胃之热为主,佐以养阴之药,如生石膏,知母,麦冬,生地,玄参,玉竹等。

3、注重活血化瘀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友,临床表现多呈血瘀证。依据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等理论,推论为阴虚、气虚所致。益气活血药可以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尤其强调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的降糖通脉宁能纠正血液流变性,改善脂代谢,对早期血管病变有良好的疗效。

4、治肾为本

赵献可推崇治肾为本,对后世影响颇深。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治疗糖尿病之法至今仍广泛应用。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阳虚火衰者加肉桂,附子。

三、中医药丰富糖尿病的治疗途径,提高疗效

    常用的中药药物多为植物,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适合长期服用。与西药降糖药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能不同程度地减少西药用量,甚至可能停服西药。
中医药对初诊病友进行早期干预,是控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符合国际上努力寻找天然植物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趋势。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中医的辨证与西医一系列的客观指标相吻合,使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科学性向前跨跃了一步,无疑对“施治”的指导更加确切,疗效必然提高。

四、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常用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按其功能分类如下:
 
1、淸热药: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生石膏、山栀、丹皮、赤小豆、竹叶。
 
2、养阴药:花粉、知母、玄参、生也、麦冬、天冬、白芍、乌梅、石斛、地骨皮、玉竹、首乌、黄精、沙参、酸枣仁、泽泻。

3、益气药:党参、西洋参、生晒参、太子参、黄芪、刺五加。

4、健脾药:山药、苍术、白术、薏仁、茯苓、砂仁、鸡内金、麦芽、扁豆、芡实、莲肉、甘草、糯米。

5、活血药:当归、川芎、丹参、泽兰、鬼箭羽、赤芍。

6、补肾药:熟地、构杞、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蛇床子、沙苑子、覆盆子、五味子、女贞子、桑螵蛸、益智仁、旱莲草、怀牛膝、冬虫夏草、杜仲、龟板、桑寄生、鳖甲、胡桃肉、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

7、其他:葛根、白僵蚕、桑皮、蚕蛹、荔枝核、马齿苋、椿根皮、五倍子、浮萍、龙骨、牡蛎、柴胡、藕汁、猪胰、桃树胶、肉桂、附子、远志、芦根、虎杖、仙鹤草、佩兰、海蛤壳。

    根据药物的功能、主治,在辨证论冶的指导下,灵活选用。气虚用黄芪、人参、太子参、山药、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天冬、生地、元参、花粉等;血虚用当归、白芍、阿胶、何首乌等;阳虚用附子、肉桂等;痰湿用苍术、白术、获苓、苡米、泽泻、赤小豆等;血瘀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姜黄、乳香、没药、川芎、鸡血藤等;活血通络用穿山甲、地龙、王不留行等。

    有情志因素者当用舒肝理气,方如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者又宜疏肝解郁清热,方如丹栀逍遥散;痰湿内蕴当燥湿化痰,方如二术二陈汤;痰郁化热宜淸热化痰,方如黄连温胆汤,瓜萎贝母半夏丸;血瘀者当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瘀血化热又当化瘀淸热,方如凉血解毒汤。

    糖尿病病友有1/3-1/2合并血脂紊乱,特别是甘油三脂升高明显,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调脂中药,如鸡内金,泽泻,槐米,大黄等。病友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增強,或末梢微循环障碍,可加入一些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水蛭、土元、益母草、泽兰、三七、血竭等,充分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的灵活性,提高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Tag:糖尿病 中药 治疗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