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否遗传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6 14:56:10    

 

   
 多年来专家们对糖尿病的病因病史及遗传风险的研究调查表明,父母亲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为高。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糖尿病研究小组学科带头人孟美丽教授指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无家族史发病率高得多,为后者的3-40倍,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或双亲皆为糖尿病患者均有很大的遗传倾向,双亲均为糖尿病患者,所生子女约为5%以上有糖尿病,但需要纠正的是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这些都说明了糖尿病有遗传倾向。


  但是,并不是所有糖尿病病人都具有明显的遗传表现,父母亲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的发病率并非100%,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并不代表就会得糖尿病,必须加上其他外界因素,即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好、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处于不良心态的作用下、缺乏必要的运动等作用下,才能诱发糖尿病。家庭中有糖尿病患者时,其子女就应该积极控制饮食,防止肥胖,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办法。在这里需要再补充一点,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它不会像流感、乙肝那样,从别人那里传染过来,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接触糖尿病人,即使是密切的接触也不会染上糖尿病,家族中出现数个糖尿病的患者不是传染的结果;而是家族成员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并检测这些糖尿病家族里的易感人群?在糖尿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已存在胰岛素紊乱表现,即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初期增强,以维持正常糖耐量,表现为高胰岛血症和胰岛抵抗;血脂代谢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糖尿病人胰岛素降解过快的红细胞降解酶活性增高在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也存在,且该酶活性与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证明红细胞胰岛素降解酶也是糖尿病的遗传标志之一。糖尿病人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钠—锂逆转换活性与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均可作为糖尿病的遗传标志。

  所以,我们要正视糖尿病的遗传问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会有攻克的一天,但是对于有糖尿病亲属的未病者要必要的检查,可以预测患病风险,如果罹患,可早期治疗,有一个良好的控制。总之应该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治。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