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任重道远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0:28:47    

 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


2003年的一项国际糖尿病流行病
学研究显示,当时全球已经诊断的糖
尿病病人约为1.94亿人,根据预测到
本世纪的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
增加到3.33亿,上升将近72%。其中非
洲增长率最快,为98%;第二是中东地
区,增长97%;第三位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和亚太地区;第四位是拉丁美洲。上述四个地区的糖尿病增长速度
都将超过全球平均增长率的72%,而从全球来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未来都将继续
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由此
构成了当前糖尿病全球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糖尿病的流行很重要的就是在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具体到中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成倍
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到了20世纪90年代,糖尿病
患病率增加到了3.2%,几乎增长了4.8倍;到2002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到4.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呢?这主要是缘于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均肉、蛋、乳消费增加,人们
吃好了,生活质量高了,但也带来了高热量。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
村,高收入群体高于低收入群体。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的改善我们的体力活动正在减少,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
是汽车的数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车多了,人们的活动减少了;电梯几乎代替
了我们的双腿;洗衣机、洗碗机让家务劳动变得更加轻松。结果必然是营养过剩
和胖人的增加。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近年来体重超重者和肥胖者都在增加,
20世纪80年代,城市中的肥胖人口不到10%,2002年上升到27.5%。由此可见,随
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和活动量的改变造成肥胖、超重人
数的增加,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还会继续增加。首先,我国的经济还要继续发
展,如果不能合理饮食、强运动,胖人会越来越多,糖尿病人数也将会不断增
加。

另一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老年人口也将会
继续增加。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们国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8%,目前,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3%。糖尿病患病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的,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也将随之上升。

现在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受到损害的病人并不是少数,他们是糖尿病的
“后备军”,国际研究显示,这些人每年要有1.5%~10%转变为糖尿病。中国大
陆、台湾的报告显示,每年有8%~11%的糖耐量损害的病人将转变为糖尿病,位居
全球前列。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这些年来,随着小胖墩的增加,
儿童的Ⅱ型糖尿病也开始增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的儿童肥胖2200万,其中
东南亚、西太地区为620万,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与肥胖是平行增加。此外,妊
娠糖尿病、农村城市化等,都使未来我国糖尿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确诊后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
并发症是是造成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全国30个省市三甲医院的一项住院糖尿
病患者的十年回顾调查显示,在所有糖尿病人中31%的人同时伴有高血压,16%有
心血管病,12%有脑血管病,33%有肾病,34.3%有眼病。有人估计其中大约50万人
将会因糖尿病肾病发展为尿毒症,透析治疗将是他们的主要选择。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糖尿病并发症呢?从社会角度来讲,公众防病意识差,
对糖尿病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而那些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相当多的病
人对糖尿病认知程度低、治疗意识差,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另外
我们的糖尿病专业人员,或糖尿病门诊、医院之间专业的水平发展不平衡,条件
差一些的地方治疗结果也就差一些。同时,受经济支付能力的影响,有的患者因
为没有钱或不能报销,有病就拖着,这也是造成不能及时治疗,以至于发生大量
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糖尿病病人的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这
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以美国为例,1987年糖尿病医疗费用是240亿美元,1998年
增加到980亿美元,2002年增加到1320亿美元,现在已经接近1500亿美元。我国官
方2003年的调查统计数字显示,因为糖尿病和并发症住院的总人数是145.53万人
次,这些人的平均住院费是5079.38元,总费用73.92亿元人民币。门诊是7110.17
万人次,平均门诊费131.98元,总费用93.84亿元,一共花了167.76亿元。虽然这
个数字没有包括私人医院在内,但已经相当大了。

提高防治水平是关键

降低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首先要大力开展公众健康教育,不仅是预防糖尿
病,也要预防高血压、冠心病。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
石”: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欧美国家的研究发
现,遵循这一原则,糖尿病下降一半,说明效果是明显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关键是要提高糖尿病的诊治水平,尽量减少并发症。80%糖
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80%以上的医疗费用于并发症的治疗,所以对已诊断的糖尿
病病人,防治的中心目的就是减少并发症。

一方面要早预防,从糖尿病前期我们就开始预防。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
干预,防止糖尿病前期的人转变成为糖尿病或出现并发症。干预的手段就是改变
生活方式,国际上、包括国内几个比较长期的大型临床实验,都已充分证明这种
方法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改变当前糖尿病的治疗观念,由单纯地强调血糖控制,转变到
全面治疗糖尿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不仅仅是只着眼于控制血糖。如Ⅱ型糖
尿病病人发病问题复杂,有胰岛素抵抗,高体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
胰岛素血症,对于上述每一个问题都要给予纠正。体重要减,血压、血糖要降,
血脂异常要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才能达到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要建立和开展糖尿病三级防治。第一级是初级防治,要降低糖尿病的患病
率,重点对准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包括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二级防治,
是对已经确诊糖尿病的病人,主要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水平,全面控制心血
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三级防治主要针对有各种并发症的人,要积极治疗并发症,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

2003年的一项国际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当时全球已经诊断的糖尿病病
人约为1.94亿人,根据预测到本世纪的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33
亿,上升将近72%。其中非洲增长率最快,为98%;第二是中东地区,增长97%;第
三位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和亚太地区;第四位是拉丁美洲。上述四个地
区的糖尿病增长速度都将超过全球平均增长率的72%,而从全球来看,糖尿病的患
病率在未来都将继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由此
构成了当前糖尿病全球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糖尿病的流行很重要的就是在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具体到中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成倍
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到了20世纪90年代,糖尿病
患病率增加到了3.2%,几乎增长了4.8倍;到2002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到4.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呢?这主要是缘于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均肉、蛋、乳消费增加,人们
吃好了,生活质量高了,但也带来了高热量。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
村,高收入群体高于低收入群体。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的改善我们的体力活动正在减少,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
是汽车的数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车多了,人们的活动减少了;电梯几乎代替
了我们的双腿;洗衣机、洗碗机让家务劳动变得更加轻松。结果必然是营养过剩
和胖人的增加。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近年来体重超重者和肥胖者都在增加,
20世纪80年代,城市中的肥胖人口不到10%,2002年上升到27.5%。由此可见,随
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和活动量的改变造成肥胖、超重人
数的增加,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还会继续增加。首先,我国的经济还要继续发
展,如果不能合理饮食、强运动,胖人会越来越多,糖尿病人数也将会不断增
加。

另一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老年人口也将会
继续增加。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们国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8%,目前,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3%。糖尿病患病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的,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也将随之上升。

现在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受到损害的病人并不是少数,他们是糖尿病的
“后备军”,国际研究显示,这些人每年要有1.5%~10%转变为糖尿病。中国大
陆、台湾的报告显示,每年有8%~11%的糖耐量损害的病人将转变为糖尿病,位居
全球前列。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这些年来,随着小胖墩的增加,
儿童的Ⅱ型糖尿病也开始增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的儿童肥胖2200万,其中
东南亚、西太地区为620万,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与肥胖是平行增加。此外,妊
娠糖尿病、农村城市化等,都使未来我国糖尿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确诊后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
并发症是是造成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全国30个省市三甲医院的一项住院糖尿
病患者的十年回顾调查显示,在所有糖尿病人中31%的人同时伴有高血压,16%有
心血管病,12%有脑血管病,33%有肾病,34.3%有眼病。有人估计其中大约50万人
将会因糖尿病肾病发展为尿毒症,透析治疗将是他们的主要选择。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糖尿病并发症呢?从社会角度来讲,公众防病意识差,
对糖尿病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而那些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相当多的病
人对糖尿病认知程度低、治疗意识差,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另外
我们的糖尿病专业人员,或糖尿病门诊、医院之间专业的水平发展不平衡,条件
差一些的地方治疗结果也就差一些。同时,受经济支付能力的影响,有的患者因
为没有钱或不能报销,有病就拖着,这也是造成不能及时治疗,以至于发生大量
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糖尿病病人的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这
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以美国为例,1987年糖尿病医疗费用是240亿美元,1998年
增加到980亿美元,2002年增加到1320亿美元,现在已经接近1500亿美元。我国官
方2003年的调查统计数字显示,因为糖尿病和并发症住院的总人数是145.53万人
次,这些人的平均住院费是5079.38元,总费用73.92亿元人民币。门诊是7110.17
万人次,平均门诊费131.98元,总费用93.84亿元,一共花了167.76亿元。虽然这
个数字没有包括私人医院在内,但已经相当大了。

提高防治水平是关键

降低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首先要大力开展公众健康教育,不仅是预防糖尿
病,也要预防高血压、冠心病。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
石”: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欧美国家的研究发
现,遵循这一原则,糖尿病下降一半,说明效果是明显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关键是要提高糖尿病的诊治水平,尽量减少并发症。80%糖
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80%以上的医疗费用于并发症的治疗,所以对已诊断的糖尿
病病人,防治的中心目的就是减少并发症。

一方面要早预防,从糖尿病前期我们就开始预防。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
干预,防止糖尿病前期的人转变成为糖尿病或出现并发症。干预的手段就是改变
生活方式,国际上、包括国内几个比较长期的大型临床实验,都已充分证明这种
方法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改变当前糖尿病的治疗观念,由单纯地强调血糖控制,转变到
全面治疗糖尿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不仅仅是只着眼于控制血糖。如Ⅱ型糖
尿病病人发病问题复杂,有胰岛素抵抗,高体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
胰岛素血症,对于上述每一个问题都要给予纠正。体重要减,血压、血糖要降,
血脂异常要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才能达到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要建立和开展糖尿病三级防治。第一级是初级防治,要降低糖尿病的患病
率,重点对准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包括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二级防治,
是对已经确诊糖尿病的病人,主要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水平,全面控制心血
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三级防治主要针对有各种并发症的人,要积极治疗并发症,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